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閆文麗 文/圖/視頻)6月25日,寧夏中衛市海原縣李旺鎮楊山村扶貧車間內,縫紉機聲如輕快的鼓點,驅散了婦女們昔日生活的沉滯。家門口的機器旁,她們指尖翻飛,編織著“掙錢顧家兩不誤”的新生活圖景。寧夏村級工會建設在農村婦女“家門口創業”中發揮了關鍵的組織賦能作用,通過整合資源、技能培訓、產業聯動等路徑,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實踐模式。
2019年,李旺鎮為破解貧困留守婦女就業難題,多方協調投入資金近90萬元,在交通便利的李海公路100米處建起這座“致富引擎”。600平方米的車間空間敞亮,可容納120臺縫紉機同時運轉。2020年5月,車間正式投入運行,探索出一條“政府支持、村支部搭臺、企業投資、貧困戶受益”的可持續發展路徑。
自開工以來,車間已成為技術孵化與就業保障的重要平臺。累計培訓技術骨干150余人,其中脫貧戶達110人。原本被束縛于家庭瑣事與生計焦慮的留守婦女,在此獲得了技能與收入的“雙鑰匙”,一躍成為致富路上的“排頭兵”。一名女工邊熟練操作邊說:“以前守著家就只能窮,現在守著家也能富。”這道出了車間最樸素的價值。車間不僅點亮了個人希望,也為地方經濟注入活力。目前,25名職工憑借踏實勞動,人均月收入穩定在2000元左右。小小車間一年可增收約60萬元,為楊山村增收致富添上了一塊堅實基石。
寧夏村級工會以“組織凝聚+技能賦能+文化激活”三維發力,通過“指尖技藝”向“指尖經濟”轉化,讓更多婦女在鄉村振興中實現“守著家也能富”的夢想。